约翰.拉贝在中国呆了几十年。 什么样的人,他都见过,但是唯独没有见过陈贤这种人。 明明穿着日军军装,可是却让自己救中国的难民。 在日军军队里也讲究的是战功。 如果今天他把钟楼里那些难民和军人俘虏,也是一个功绩。 可是他并没有,反而是告诉自己难民的位置。 拉贝百思不得其解。 看着眼前的年轻军官,再看看他身后的士兵并没有骚扰平民后,经过思量后拉贝开口道:“请来我的办公室。” “拉贝。” 旁边外交官乔治·罗森听到拉贝答应后,顿时不满。 “罗森,我稍后会对你解释。” 乔治·罗森官方身份是德国大使馆的秘书,罗森博士是南京大屠杀期间最早冒生命危险从上海回到南京的外交官之一,不过在登陆前受到了日本人的阻拦,1938年1月10日回到了南京后,他以外交官身份与日方进行磋商,确保安全区人员的生命安全,因罗森博士态度强硬,被日本人称之为“不受欢迎的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德国公布了保存在波茨坦档案分馆内的《罗森致德国外交部的报告》,被研究人员称为“罗森档案”或“罗森报告”,里面有他向德国发回的不少记录侵华日军暴行的外交文书,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人员来说,这些都是珍贵的材料。 乔治.罗森摊摊手没有在反对,陈贤虽说骨子里不喜欢外国人。 但是对于这些帮助自己国军的友人来说,还是很尊敬的。 “请你们的士兵在外面等候。” 拉贝看着陈贤身后的日军跟着他一起,连忙挥手阻止。 陈贤点点头,对着李教官招招手,在他过来后,陈贤在他耳边悄声道:“你们就在这里停留。” 李教官点点头,随后接替了陈贤的位置,对着身后举起了手,这个手势当过兵的人都懂,就是禁止前行。 拉贝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让陈贤随他一起上楼。 陈贤跟在拉贝的身后。 另外的几个国际友人,如同魏特琳,乔治.罗森,罗伯特·威尔逊医生,姜淑云都跟在陈贤的身后。 这几个人走在陈贤的身后,魏特琳用英语交谈道:“这个日本人找拉贝干嘛?” 罗伯特·威尔逊医生用仇恨的语气道:“纳碎党和日本人都是一伙的,都是那么的残暴。” 姜淑云也用英语道:“请你们一定帮我们保护好女学生。” 陈贤听着她们的话,感觉她们异常的杞人忧天,无奈道:“不用担心,我来这里并没有恶意。” 正在聊天的三人集体沉默了。 他们以为陈贤只会德语,可是没有想到还会英语。 很快,几人就到了拉贝的办公室里相继坐下。 陈贤直接表明来意道:“拉贝先生,这次我来是想提醒你,在日本华中方面军松井石根、朝香宫鸠彦王、谷寿夫等人的怂恿下,马上就会进行大屠杀。” 他的这句话是用英语说的,确保其他人都能听懂。 此话一出,让在座的人都惊讶了一番。 约翰拉贝更是说道:“怎么可能?” “日内瓦公约可是规定要尊重人道法。” “你怎么那么肯定日军会进行大屠杀呢!” 几个人好像都不信任陈贤说的话,在日军才攻占南京的时候,确实和谐了一段时间。 只是时间过去后,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也暴露了出来。 “凇泸会战的时候,日军伤亡惨重,原本他们喊得口号是三个月占领中国,只是却在凇泸会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此攻占南京首都后,他们就会进行疯狂的报复。” 不仅仅是拉贝他们不相信,就连许多军人都不相信日军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来。 在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中,一些键盘侠看着国军投降的时候纷纷表示不解,也表示为什么不和日军拼命。 在缺少武器装备,没有人指挥的情况下,拼命只是送菜而已。 像李教官和陆剑雄那样有计划,有预谋的埋伏,看看能击杀多少人。 陆剑雄最后为什么投降,那是因为再打下去所有人都得死。 李教官为什么战斗到最后一人,他们为什么不投降。 因为他们是中央军,见识过日本人的残忍,宁愿 一死也不投降。 一个场战役的失败,遭受牵连的首先就是战败的军人,那些以身殉国的人尚且死得有尊严,最悲惨的莫过于那些战俘们。 日本当时在对待中国的战俘上,是随意地打杀,毫无人道主义可言。 一个抗战老兵唐光谱在几十年后曾经说出过实情。 年仅19岁的唐光谱是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参与者,也是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他当时是国军教导纵队第三营当中的勤务员。 虽然只有19岁的年纪,他却已经是战场上的老兵了,见惯了生死的他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惊恐程度一生不忘。 部队在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之后,人人开始自危,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的逃命。 唐光谱在慌忙逃生中已经不辨方向,只是跟着人流盲目地向前走,在逃亡的途中他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年龄大的老兵唐鹤程,再他的带领下,唐光谱一路跌跌撞撞的逃亡。 其实当时逃亡的不止是军人,还有很多的百姓,日军的暴行早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南京沦陷,留在南京城肯定没有好的结局。 所以逃亡之路上的人非常多,加上日军在很多地方都加了岗哨,能跳出南京城的路很少,以致于在拥挤的路段还发生了踩踏事件。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逃亡,也有有志之士振臂一呼,不想做一个丧失了气节的国人。 唐光谱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就听到过有人高喊:弟兄们,想活命的就跟我冲。 当时也确实有人跟着冲了上去,但势单力薄的他们很快就倒在了日军的重火力围攻下,那个情形下,人的生死存亡只是一瞬间的事。 尽管唐鹤程和唐光谱都是经验丰富的士兵,懂得如何躲避日军的搜查,他们还是没有逃过日军地毯式的搜索,最终他们成了战俘,被日军押到了集中看守的地方。 在这里有很多人跟他们一样,被五花大绑动弹不得。 面对死亡,没有人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刚开始日军仅仅是断水断粮,并没有其他的举措,很多人不清楚日军到底想要干什么。 但一直饿下去也不是办法,即便不被杀,也是被饿死。 于是就有人暗中串通了这些被俘的人,想要集体逃亡。 其实日军早就做好了预防他们逃亡的措施,在看押他们的外围布置了重重火力,所以当有人“打倒日本鬼子”冲出去的时候,随之响起的就是密集的枪声,这些人又倒在了血泊中。 看到如此形势,后面的人就再也不敢往前冲,等待着其他的时机逃命。 连续关押了五天之后,日军把唐光谱等人赶往了老虎山方向,很多人这时候已经饿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为了不影响整体的速度,两边的日军看到步履缓慢的人直接就刺刀刺死,后面的人在惊恐中从这些尸体旁边经过。 不知道过了多久,江边上空地上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有的人已经意识到日军要开始集中大屠杀了,之前饿了他们这么久,就是为了让他们没有力气逃亡和反抗,这么大规模的屠杀活动其实是日军预谋已久的。 谁也不想坐着等死,所以他们拼尽最后的一点力气用牙齿解开绳子,互相帮助准备进行最后的一搏。 只可惜他们还没等他们完全地解开绳子,日军的大屠杀行动就开始了。 一时之间枪声四起,伴随着枪声的还有爱国人士高喊的“中华民国万岁!”。 唐鹤程和唐光谱深知这个时候的任何反抗都是徒劳,保存生命才是首要的,所以在日军开始扫射的时候,他们最先趴在了地上,随着压在他们身上的尸体越来越多,他们知道大屠杀即将结束了。 过了很久,日军的机枪声停了,他们艰难的推开层层尸体观望,可恶的日本人也想到了会有漏网之鱼,就又开始扫射,唐鹤程牺牲在了第二轮的屠杀中。 有了上次的教训,唐光谱再也不敢起身,任凭鲜血染红了全身也一动不动。 时间在那个时候显得格外的漫长,仿佛一个世纪一样,在确定日军走了之后,唐光谱借着尸体的掩护逃出了尸横遍野的大屠杀集中点。 幸运的是唐光谱遇到了一对父子,在他们的掩护和帮助下才得以躲过一场惊天的浩劫。 回忆起南京大屠杀,唐光谱说:“饿你五天五夜,连路都走不动了,拿什么去反抗?”他们不是没有反抗,而是没有能力反抗。